c
乳灸仪 一,结构说明 该乳灸主要器具外形如倒扣的“碗”状,起源于古代灸治乳房疾病时所用“隔碗灸”法,“隔碗灸法”,古称“碗灸”,是一种直接将碗覆于患乳**急性乳房炎的灸疗之法。首见于《外科**》,提到:“治乳肿妙方:灸乳肿痛方来异,恼怒劳伤气不调,将碗覆于患上灸,诸般肿痛寂然消。”方法颇为繁复:“治气恼劳,或寒热不调,乳内忽生肿痛。碗一只,内用粗灯草四根,十字排匀,碗内灯草头各露寸许,再用平山粗纸裁成一寸五分阔纸条,用水湿纸贴盖碗内灯草上,纸与碗口相齐;将碗覆于肿乳上,留灯草头在外,将艾大圆放碗足底内,点火灸之;艾尽再添,灸至碗口流出水气,内痛觉止方住,甚者次日再灸”,之后在《串雅外编》中正式提出“碗灸”之名。今天对古代“碗灸”之法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灸法,也是对灸法外治的一种发展与延续。与古代不同的是,“神封乳灸”法是同时利用两只木碗,可以同时施灸如下的这些乳房保健要穴 二,运用原理: 经长时间的反复试验,“神封乳灸”乳房保健养生法应运而生,经特殊工艺加工的药灸条结合*特的乳房灸具可周到的对乳房诸保健穴进行有效施灸,*特的施灸工具主体呈倒扣的碗形,在风扇的作用下,项端的特殊灸条可以充分的燃烧并产生温热的灸气,在碗状灸具的内部形成圆形“灸气团”,作用面以乳头“乳中穴”为中心,大约直径18CM的范围内,可有效灸到如下穴位:膻中、乳中、天溪、乳根、食窦、神封、灵墟、膺窗等穴。